1968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南京城笼罩在薄雾中。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中将王近山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被重新启用,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一职。说来也巧,就在他赴任当天,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正带队在外地调研。临行前,许世友特意嘱咐参谋长肖永银:一定要替我好好接待王将军。几天后,风尘仆仆赶回南京的许世友,连军装都来不及换,就立即设宴为王近山接风洗尘。
在军区招待所的雅间里,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战友相对而坐。王近山望着眼前这位老上级,内心百感交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够重返军界,全赖许世友的鼎力相助。正是许世友将他写给中央的检讨信亲自呈送毛主席,又力荐他出任南京军区职务。这份恩情,让王近山铭记于心。
展开剩余74%酒过三巡,许世友豪爽地举起酒杯。看着眼前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老部下,他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岁月已经在王近山脸上刻下了沧桑的痕迹,但许世友依然能从他坚毅的眼神中看到当年的风采。老伙计,来日方长啊!许世友拍着王近山的肩膀安慰道。席间,许世友关切地询问起王近山的住宿情况。当得知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竟然被安排在简陋的营房时,许世友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原来,由于当时正军职房源紧张,身为副参谋长的王近山只能暂住在军区的一处旧营房里。更令人揪心的是,王近山家中还有好几个孩子,狭小的空间让一家人生活十分不便。许世友当即拍案而起:这像什么话!我的房子给你住!王近山连忙推辞:许司令,组织上安排得很好了,营房的同志们还特意帮我们收拾过......但许世友态度坚决:不行!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清晨,令王近山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许世友竟然亲自带着勤务兵开始搬家,要把自己在南京市人和街的住所腾出来。看着司令员忙碌的身影,王近山既感动又不安。他再三推辞,但许世友执意如此:老战友之间,不必见外!最终,在许世友的坚持下,王近山一家搬进了这处宽敞的宅院。安顿好后,王近山特意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记住,这是许司令让给我们的房子,要永远记得这份恩情。
在工作中,许世友对王近山同样信任有加。他深知这位老部下的军事才能,特意安排他主抓军区的战备训练工作。王近山也不负所托,尽管身体状况欠佳,仍坚持带领参谋人员走遍了南京军区每一个重要军事据点。他提出的多项战备建议,经过军区党委研究后很快得到落实。
1973年,当许世友接到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命令时,他特意找到王近山促膝长谈。老伙计,一定要保重身体啊!许世友语重心长地说。送别宴上,王近山举杯的手微微颤抖,千言万语化作一杯杯烈酒,这位铁血将军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天有不测风云。许世友调任不久,王近山就被确诊患上了胃癌。消息传到广州,许世友立即指示将王近山的病历转来,并召集军区最顶尖的医疗团队会诊。他还专门派人前往南京探望,带去最新的治疗方案。如果需要,随时来广州治疗。许世友再三叮嘱。
与此同时,许世友始终惦记着老战友的职务待遇问题,多次向中央反映情况。然而病魔无情,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将军与世长辞。在许世友的坚持下,邓小平同志亲自修改了悼词,将王近山的职务调整为南京军区顾问,并按照正大军区级标准办理后事,让这位战功卓著的老将军得到了应有的尊荣。
发布于:天津市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