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山东和北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41年,2024年初,我加入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队伍中。在西部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深切感受到祖国西部地区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看着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眼神,我的心弦一次又一次地被拨动。
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旨在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力争10年内以西部地区为重点,面向百城、千校、万名教师建成语文教育协同提质共同体,建立基地校,通过搭建语文教育智慧平台、开办高级研修班、定向帮扶等多种方式助力西部语文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陕西师大文学院成立了由20位语文教育专家组成的“语文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聘请中学语文名师为全职教授并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两年来,团队成员跨越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西藏、陕西七省(区),走进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大漠戈壁40多所中学听课、评课、讲课200多节,作报告30余场,线下、线上数万名教师接受培训,反响热烈。为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从2025年起,专家委员会每年组织举办一届西部民族地区语文教师国家统编教材普通话朗诵会。
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相结合,集大学教授、中学名师和语文教研员三股力量为一体,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展开剩余54%《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提炼出基于“大、中一体化平台”支持的西部“三维”语文教学模型:“教有学理的语文”,这是服务西部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第一维;积累“课堂作品”是服务西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学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和体现,是第二维;“预设—生成”是服务西部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是第三维。
学理体现学养,更体现灵魂,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没有学养的语文教学容易滑向纯技术主义,也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对学理的掌握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有适切的载体,而“课堂作品”就是最佳选择。学理和“课堂作品”最终须通过课堂教学来落实、检验和完善,离开课堂,学理和“课堂作品”就是空中楼阁。在学理指导下积累“课堂作品”并通过课堂教学来检验,三者构成“铁三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融为一体。
“百千万工程”瞄准西部语文教育的特点,研制出切合西部语文教师实际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到接地气、有实效,到目前为止,已建立西部基地校200多所。团队编写出版的《语文教育西部行》一书收录西部教师成长案例和教学课例20多个。团队向西部基地校赠书1000本。目前,陕西师大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已取得明显效果,西部地区语文教育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5日 第05版
作者:程翔
发布于:北京市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